Logo
协办单位查看更多
他山之石-内容详情

【智库】值得关注的工程管理国际新理念

浏览量:3793
20余年来,美国项目管理协会(PMI)陆续出版了《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PMBOK指南)《项目集管理标准》《项目组合管理标准》《组织级项目管理实践指南》,以及《项目组合、项目集和项目治理实践指南》等,足以显示项目管理已不是单一的一棵“知识大树”,而已逐步形成了一片可观的“知识森林”。


近年来,国际上出现了一些以工程建设项目创造交付价值和实现效益为核心,促进社会变革和发展的新发展理念,如“项目经济”“项目价值交付体系(价值驱动型项目管理)”和“效益实现管理”等。这些新理念虽然出现至今仅几年,尚未形成非常成熟的理论,但这些创意和顶层思维与我国工程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以及建筑业的全面深化改革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其应用前景和将创造的价值难以预测,值得业内人士关注。 



“项目经济”


“项目经济”(The Project Economy),最早出现于1995年谷歌的搜索引擎。它是一种新型管理范式(New Management Paradigm),不能仅从字面上将其理解为项目的经济。

PMI原董事会主席 Nieto-Rodriguez一生从事项目管理工程实践、理论研究和教学。他曾指出,过去的管理实践和管理理论都聚焦于如何运营业务并提高运营效率,把项目只视作附属品,很少被予以优先考虑。人们只关注怎样做有关的各项工作,并不深入研究项目的属性。现在和以后,项目将都是价值创造和社会变革的基本手段。项目经济是组织通过成功完成项目交付产品和与价值流保持一致来向利益相关者交付财务和社会价值的经济。他在《哈佛商业评论》中提到,估计到2027年,全球将约有8800万人从事项目管理为导向的工作;到2027年,以项目为导向的经济活动价值将达到20万亿美元;据Standish Group 研究数据显示,全球大约只有35%的项目在创造预定形式的价值、影响和利益是成功的。 



“项目价值交付体系”


“项目价值交付体系”(Project Value Delivery System)是国际著名项目管理专家科兹纳博士于2015年在其面向未来项目管理的重要著作《项目管理2.0》中提出的。他对项目及项目成功作了新的定义:项目是计划实现的一组可持续的商业价值;项目成功则是在竞争性质因素下实现预期的商业价值。

传统项目管理的相关定义为:项目是指为创造独特的产品、服务或成果而进行的临时性工作;项目成功是指在时间、成本和范围的三重制约下完成项目。二者比较,差别甚大。

科兹纳博士从根本上颠覆了传统意义上的项目定义与三重制约下的项目成功的定义。PMI于2021年7月出版的《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第7版强调了项目是为了实现交付价值,而不仅仅是交付物,把价值交付体系直接表达了出来。传统项目管理的核心任务是项目目标的控制,以确保投资计划任务的完成,是计划(目标)驱动型项目管理。而以项目交付体系为核心的项目管理2.0则是价值驱动型项目管理。如某项目完成了项目计划的三个目标,但项目交付价值并不好,则该项目按价值驱动型项目管理的标准是失败的。科兹纳博士在所著《项目管理2.0》中比较了价值观的变化,他指出:“如果没有创造商业价值,项目是否完成不再重要”。他表示,时间和成本不再是价值的仅有特征,客户要想创造商业价值的可交付成果,质量可能只是价值的组成部分之一。

在科兹纳博士所著《项目管理2.0》中还阐述和分析了项目管理2.0的度量指标、方法论和项目治理等,并指出价值有很多表现形式,如经济价值、理论价值、社会价值、政治价值等,但在《项目管理2.0》中只有经济价值才被考虑。



“效益实现管理”


效益指的是组织和受益人通过项目组合、项目集或项目的输出及由此产生的成果而实现的收获。比如,将一个大的工程视作项目组合。效益实现管理指的是全生命周期的效益实现管理,包括组成该项目组合的多个子项目组合的效益实现管理、组成该项目组合的多个项目集的效益实现管理和组成项目集的多个项目的效益实现管理等。这就是包含多层次的效益实现管理。

效益有多种分类,如有形和无形的,计划的或意外的,直接的或间接的,还有一些其他的分类,如目标相关方群体的、财务的、 可持续的或进行中的、一次性的或不连续的、内部的或外部的以及长期的或短期的等。   

2019年, PMI编制出版了《效益实现管理实践指南》(BRM)。该指南从思想、组织、方法和手段等多方面阐述如何进行效益实现管理,主要包括:一是效益实现的组织环境,包括组织战略、核心原则、关键成功驱动因素和组织级效益实现的角色和职责。

二是效益实现管理的框架,定义了全生命周期的三个主要时期的效益实现管理,即识别时期、执行时期和维持时期的效益实现管理;

三是在效益实现管理背景中给项目组合经理、项目集经理和项目经理提供的指导,包括分别在识别时期、执行时期和维持时期应做哪些效益实现管理工作。

该指南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方法体系,将助以在全生命周期中实现建设工程的效益。BRM战略规划的制订、BRM文化的建立、工程结构的分解、组织结构的角色职责设计、工作绩效的测量和评估等创新的方法体系构成比传统的建设工程项目前策划后评估的体系前进了一步,将给工程建设带来可观的效益,值得结合我国国情学习借鉴。

摘自: 中国建设报建筑半月谈

往期浏览查看更多
  • 2025-10
  • 2025-09
  • 2025-08
  • 2025-07
  • 2025-06
  • 2025-05
  • 2025-04
  • 202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