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首页
纪念册纪念册记首批“中国安装之星”工程之“亚洲第一台”
四十年星河璀璨,四十载风云际会。当时光的指针划过辉煌的刻度,我 们迎来了中国安装协会四十周年华诞。在这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历史时刻,作 为协会副会长单位及风雨同舟的忠实会员——四川省工业设备安装集团有限 公司(以下简称“四川安装”),我们倍感自豪与荣幸,谨向协会致以最热烈的 祝贺与最诚挚的祝福!四十年,是协会服务行业、引领发展、成就非凡的四 十年,也是四川安装与协会同心同向、共生共荣、携手进步的四十载岁月。
四川安装荣誉墙最显眼的位置,陈列着一座充满历史印记的“中国安装之 星”奖牌—“高空台排气冷却装置安装”。
在协会成立40周年之际,我们希望通过这块奖牌,照见40年来,中国安 装协会团结会员单位,引领和支持我国建筑安装行业筚路蓝缕、砥砺前行的 奋斗历程,共同见证四川安装在协会的领导、帮助和大力支持下,推动我国 航空事业从受制于人到领先世界的创业之艰辛。
一纸任务:接下“驯服烈焰”的国家重托
在四川江油松花岭的群山褶皱里,矗立着一座改变中国航空工业格局的 “国之重器”——我国第一座航空发动机高空模拟试车台(624高空模拟试车 台),高空台排气冷却装置是其核心关键装置之一。1985年,四川安装承担 了该项目建设任务。
当任务书递到四川安装手上,我们深知这份使命的分量——它不是普通 的工业设备,而是高空台“消化”高温燃气的“关键脏器”。资料显示,这套装置 总重1500吨、总长81.2米,工作时要承受相当于31个胜利牌火车头的热量冲 击,需将发动机排出的高温高速燃气,经扩压、减压、三级冷却后降至50摄 氏度以下,再由抽气机排入大气。换句话说,没有它,高空台的试验燃气就 成了“脱缰野马”,先进航空发动机的性能验证更无从谈起。
彼时的中国,正处在航空技术被严密封锁的年代,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借 鉴,甚至连同类设备的实物参考都寥寥无几。我们拿到的,是7500余张手绘 设计图纸,每一张都标注着密密麻麻的技术参数。“这不是普通的安装活儿,对不起国家!”四川安装给项目建设定了调,更成了鞭策全体参 战人员的座右铭。
默默坚守:在“火炉”与“悬崖”间啃硬骨头
松花岭的施工条件,比预想的更艰苦。装置要安装在依山 而建的试验厂房内,大型吊装设备进不来,1500吨的构件只能 靠“土法+巧劲”拆解运输——有的重件用卷扬机牵引,有的细长 件只能靠人工抬扶,沿着临时开辟的山间便道一点点挪动,稍 有不慎就可能滑落悬崖。就这样,四川安装硬是蚂蚁搬家一样 一点点完成构件安装。多年后,当刘大响院士带着到访的外宾 乘车穿过松花岭大山深处的隧道,看到高空台以及排气冷却装 置,他们很多人都非常惊讶甚至大惑不解,说隧道那么窄小, 如此庞大的设备是怎么运进来的。有外国专家非常感慨地说, “你们中国人真是魔术师!”
安装已然不易,更难的是焊接组对。装置的焊缝总长超过 25千米,且关键部位必须100%合格,不容许一丝瑕疵。
夏天的试验舱内,温度高达40多摄氏度,焊工们钻进狭窄 的舱体内部作业,防护服很快就被汗水浸透,黏在身上像“湿布 衫”。为了赶工期,实行“换人不停工”的两班倒制度,白天顶着 烈日吊装构件,夜晚挑灯焊接焊缝。有位焊工老师傅,眼皮被弧 光灼伤,敷上药膏又回到岗位,“我多焊一米,高空台就能早一 天用上”;年轻的技术员们则拿着图纸蹲在现场,对照每一道焊 缝、每一个接口,生怕错过任何细节。那时没有先进的检测设 备,他们就用“笨办法”自测——每焊完一段,就用小锤敲击听声 音,凭着丰富的经验判断焊缝质量;关键部位的检测,更是邀请 工程质量检测专家现场指导,确保每一寸焊缝都经得起时间和高 温的考验。最终实现磁探、射探、超探3项检测均100%合格。
最难忘的是1989年寒冬,装置的最后一段冷却管道需要与 抽气机系统对接。山间飘着雪,管道接口处结了薄冰,焊接温 度很难达标。工人师傅们便找来炭火盆,围着管道烤了两个多小时,直到冰化透、管壁温度达标,才稳稳拿起焊枪施焊。当 最后一道焊缝完成检测,所有人都冻得说不出话,却紧紧盯着 检测报告上的“合格”二字——那一刻,“中国心”顺利装上了“降温 阀”,高空台离成功不远了。
功成有我:为“亚洲第一台”筑牢根基
1990年,随着排气冷却装置二期工程的圆满竣工,高空台 终于具备了完整的燃气处理能力。当第一台航空发动机在试验 舱内启动,高温燃气经冷却装置处理后,以平稳的低温气流排,这意味着,中国终于有了自主验证先进航空发动机的“全套装 备”,它也拥有了全新的称号——“争气台”。
后来的故事,我们都耳熟能详:1995年,高空台通过国家 验收,我国成为亚洲首个、世界第五个拥有连续气源高空台的 国家;1997年,高空台荣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1999年, 中国安装协会首次评选“中国安装之星”,“亚洲第一台”成功入选 并摘得殊荣,成为“中国安装之星”首批获奖工程之一。
多年来,从高空台排气冷却装置到更多国家重大工程项 目,四川安装始终坚持高于标准、优于标准,以匠心铸精品, 至今已获“中国安装之星”25项,涵盖国防军工、民用机场、石油 化工、建筑工程、市政公用等多个领域。
协会领航:焕发安装行业新引擎
这不仅是四川安装的故事,更是中国安装协会会员单位的 缩影,是各会员单位在协会的领航下,不断追高、向前的真实 写照。协会始终秉持服务宗旨,积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凝聚 行业力量,引领安装行业走向标准化、专业化、现代化的发展 道路。从政策宣贯、标准制定、技术推广到人才培养、质量创 优、市场开拓,协会无不倾注心血,为提升中国安装行业的整 体水平和社会声誉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四十年,是中国 安装行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四十年,更 是协会励精图治、开拓创新、权威性与影响力与日俱增的四十 年。
作为协会发展的见证者、参与者和受益者,四川安装自加 入协会特别是担任副会长单位以来,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 荣。我们紧跟协会步伐,参与技术交流、标准研讨,将协会推 广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应用于重大工程项目,不断提升 自身技术实力和施工水平;以协会倡导的“精益安装、品质至上” 理念为准则,以“中国安装之星”的标准参与工程施工,以品质塑 造品牌;在协会搭建的广阔平台,与众多兄弟单位交流互鉴、
取长补短,共同应对行业挑战,把握发展机遇;受益于协会组 织的各类培训、论坛,为企业培养了大量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 骨干,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
展望未来,安装行业正面临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 深刻影响。作为副会长单位,四川安装将继续坚定不移地支持 协会工作,持续深化与协会及各兄弟单位的合作,携手推动行业技术、管理、模式创新,弘扬工匠精神,打造更多精品工 程,为擦亮“中国安装”品牌贡献力量,共同迎接中国安装协会下 一个辉煌四十年。
(四川省工业设备安装集团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8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