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首页
纪念册纪念册当窗外的晨光穿过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的玻璃幕墙,在站台地砖上折射出粼粼金芒时,我忽然想起四十年前那个同样晴朗的春日。彼时,中国安装协会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应运而生,带着“推动安装行业技术进步、服务国家重大工程建设”的使命,开启了行业发展的新篇章。作为一名在设备安装领域深耕三十余载的老兵,有幸亲历中国安装协会从青涩到成熟的四十年历程,更见证了协会以行业责任为笔、以专业担当为墨,在轨道交通安装工程领域写下的浓墨重彩篇章。其中,协会为轨道交通工程设立优质安装工程评选的举措,如一盏明灯照亮了行业提质之路,让无数像我一样的从业者在实践中感受到标准的力量、匠心的价值。
一、从“无标可依”到“标准引领”:优质工程评选是行业质量跃升的“催化剂”
轨道交通的设备安装工程,是城市交通网络的“内脏中枢”——从隧道内的照明配电到车辆段的自动控制系统,从乘客环境保障到应急事故的响应等,每一处细节都关系着数百万乘客的生命安全与出行体验。然而,上世纪90年代我国轨道交通建设尚处起步阶段,设备安装领域面临“三重困境”:一是技术标准分散,不同地区、不同设备的施工规范差异显著,导致质量参差不齐;二是施工工艺粗放,许多企业沿用传统设备安装经验,对轨道交通特有的高密度负荷、高安全性需求缺乏针对性解决方案;三是行业认知模糊,外界对设备安装在轨道交通整体工程中的关键作用尚未形成共识。
2005年前后,随着国内轨道交通建设进入爆发期,协会敏锐地意识到,没有统一的优质标准,就没有行业的高质量发展。于是,从调研国内外50余个典型项目,到组织百余名专家反复论证;从细化设备安装的“毫米级”精度要求,到明确系统调试的“零误差”标准——中国安装之星评选办法首次为行业树立了“优质工程”的清晰画像。 这一机制的设立,绝非简单的“评优”,而是将“全生命周期质量管控”理念贯穿其中,从设计阶段的设备系统兼容性验证,到施工阶段的工艺精度标准;从验收阶段的动态运行测试,到后期运维的智能监测覆盖率。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协会在评选中引入“行业专家+用户反馈”的多元评审体系,既确保技术指标的客观性,又关注乘客对设备稳定性、功能等“感知质量”的真实评价。
这一评选机制迅速成为行业“风向标”。以北京地铁4号线为例,作为首批获评“优质安装工程”的项目,其设备安装团队通过BIM技术模拟了全线设备系统管线综合排布,提前优化了23处交叉干扰点,确保设备安装的有序、稳定。这些经验被协会整理成《轨道交通电气安装典型做法汇编》,通过技术交流会、现场观摩等方式在全国推广。这些成绩背后,是协会“优质工程”评选的“标准牵引”。
二、从“建设速度”到“品质高度”:优质工程是行业形象的“连接者”与“放大器”
轨道交通的设备安装工程,是“看不见的风景”, 却决定着整条线路的“运行质感”。过去,外界对安装工程的认知多停留在“埋管、接线”的基础层面;而协会通过“优质工程”的评选与宣传,不仅让这一领域从 “幕后”走向“台前”,更是以此为契机,成为了“标准的制定者” “技术的连接者”与“人才的培育者”,这种“技术共享”的理念贯穿协会四十年的发展。当乘客赞叹地铁运行平稳、环境舒适时,或许不会想到,这背后是设备安装工程从“合格”到“优质”的跨越。而这份跨越的背后,是协会用四十载坚守搭建的“阶梯”——让每个项目有标准可依,让每个从业者有方向可寻。
以广州地铁18号线为例,这条“中国最深地铁”在电气安装中采用了“超深隧道电缆防火涂装”技术,协会将其作为典型案例在全国推广。当媒体用“深地工程的‘心脏’守护者”描述这条线路的设备团队时,当乘客在40米深的隧道里感受到“恒温、静音、零故障”的舒适体验时,“优质安装工程”已悄然成为城市轨道交通的“品质标签”。
三、从“四十而不惑”到“未来可期”:期待协会继续书写“安装强国”的新篇章
站在协会四十周年的时间节点回望,轨道交通安装工程的变迁,恰是行业发展的缩影。从蒸汽机车时代的“简单布线”,到高铁时代的“智能集成”;从“有没有”的温饱阶段,到“好不好”的品质追求,协会始终站在行业需求的前沿,以“服务者”的姿态赋能发展。
作为设备安装领域的一员,我们深知未来的挑战与机遇并存。随着5G、物联网、数字孪生技术与轨道交通的深度融合,设备安装工程正从“传统施工”向 “智能建造”转型。这意味着我们需要更高的标准、更精的工艺、更专的人才——而这,正是协会未来可以深耕的方向。
在此,我们衷心期盼协会能继续扮演“领航者”的角色,让优质经验流动起来,让年轻人才成长起来。在追求创新的同时,守住安全底线,让每一个轨道交通项目都成为“放心工程”。
四十载风雨兼程,四十载春华秋实。中国安装协会的四十年,是与行业同呼吸、共成长的四十年。作为一名见证者、参与者,我们为协会的成就感到自豪,更对协会的未来充满信心。愿我们与协会一道,以匠心守初心,以创新谋发展,让更多优质轨道交通安装工程, 成为中国建造的“闪亮名片”,为城市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张浡:北京市建设工程安全质量监督总站副总工程师)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864号